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穿山越嶺到蘭陽-北宜高速公路(蔣渭水高速公路)(上)

 



民國八十年代,要前往有「噶瑪蘭」之稱的宜蘭,有兩種途徑:其中一條是走北宜公路(9)南下。從新店出發,經過多山的石碇、坪林,還得經過有「死亡路段」之稱的九彎十八拐,才能抵達宜蘭縣頭城鎮。去一趟往往需要兩、三個小時。不幸的話,還得將多餘的時間耗費在與「好兄弟」的互動之中。


另一條則是北海岸公路(2)。從基隆出發,經過瑞芳、鼻頭角、貢寮等地方,一路直抵頭城,雖然不必經過九彎十八拐,但由於路程較台九線長,且沿途有其他觀光景點。此路線所花費的時間往往比北宜公路還長。


但是到了現在,不必再經過多重險阻的九彎十八拐或是路途較遠的北海岸公路,只要經過近十三公里長的「雪山隧道」,不須花一個小時便能到達宜蘭,而這麼便捷的隧道究竟在哪裡呢?


答案是:「北宜高速公路」!




▲1.
北宜高速公路




    北宜高速公路(國道五號)北起台北市南港區,南迄宜蘭縣蘇澳鎮。中間經過了石碇、坪林、頭城、礁溪、壯圍、宜蘭、五結、羅東、冬山等鄉鎮。不僅縮短了台北與宜蘭的距離,更為宜蘭增添了繁榮。


    廢話不多說,我們就來看看這條高速公路吧。




2.國道三號南港系統交流道(16k)前,(拍攝方向:北上)


要前往北宜高,條件之一是走上國道三號。附帶一提,在國一與國三的汐止系統交流道上會看到前往北宜高(國道五號)的標誌。


   另一個條件是:如果你是住在台北基隆路附近,或是辛亥隧道附近,可以就近上國道三甲快速公路,到終點木柵交流道有兩種走法:一是接上國三北上,再從南港系統交流道接北宜高。二是繼續直行接縣道106乙,約六、七公里便到石碇交流道(國五)。後者的走法筆者建議在國三雍塞時才走。


  


3.南港系統交流道(16k,北上)


  要注意的是,在交流道前有個出口是往南港研究院的,第2張照片裡有說明。




4.出口




5.北宜高起點(0k,南下方向)


這張照片說明了曾經有較早的標線,0k後不久便來到南港隧道




6.南港隧道(456公尺,太剛好了吧)




7.隧道內景觀
出來後便會遇到石碇隧道,石碇隧道與南港隧道相距不到500公尺,唯一不同的是,南下方向在兩隧道之間設置了明隧道。讓人有種「雪山隧道已到」的錯覺(事實上到雪山隧道仍有十幾公里之遙)

8.石碇隧道(2720公尺,拍攝方向:北上)

 


 



 


 隧道再過了景美溪橋,便是石碇交流道,在2000年初是通車終點。從石碇交流道到石碇仍需要二公里左右。
 石碇服務區就在交流道旁,這也是全國高速公路網中,唯一不是在主線上的服務區。在服務區旁還特別設置了紀念碑,主要是紀念在興建北宜高時,因公殉職的工作人員。坦白說,要不是有他們的犧牲,我們也沒有這麼方便的公路可走。在此特別感謝他們的付出與努力。

9.石碇交流道(4k,拍攝方向:南下)


 


在早年的地圖中,北宜高的編號是國道二號,也許是有「橫貫」之意,後來由於路線和台九線一樣是南北向,才改為國道五號。




10.交流道間的建築,是否為公共藝術?


過了石碇交流道後,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地塹段與高架橋,在崇山峻嶺中穿梭著。再加上限速只有80公里,開起來的感覺就是與其他高速公路不一樣。


北宜高在早期通車時,頭城以北的路段限速只有70,再加上警察抓得嚴,開起來感覺與一般公路差不了多少,直到近年速限提高了10公里,才有一點「高速公路」的味道。


  接著經過約一、兩公里的路後,突然在前方發現一個新的地點:管制站。在上網查詢才得知是因為雪山隧道開放給大客車行駛,為了雪隧的安全,高公局在三個地方設置了管制站:一在烏塗隧道前、二在坪林交流道、三在頭城收費站。所有大客車都必須在這三個管制站接受檢查,若不符規定,則予以告發兼驅離,並且還能連續告發。




11.管制站前的速限預告




12.烏塗管制站


在過了管制站之後,來到了烏塗隧道。這條隧道只有200多公尺,在還沒進隧道就已看到出口,這大概是繼國三的梅山超短隧道後,第二短的隧道了。




13.烏塗隧道(拍攝方向:北上)


出隧道後仍舊是地塹+高架橋的路段,直到彭山隧道後才有了些許變化




14.彭山隧道(拍攝方向:南下)


出隧道後很明顯地發現,可能是地勢的關係,北上方向的高度比南下方向要高,這種情況只到坪林交流道便結束。與此相似的路段還有國三的新店路段、國一的林口桃園路段及三義路段等。




15.北高南低的路段


接著來到了以前被稱為「坪林專用道」的坪林交流道,在雪山隧道完工之前,南港-石碇的路段已經完工,但由於當時坪林交流道只提供給緊急時使用,石碇-坪林路段並未開放,這使得身為在地人的坪林鄉民大為不滿,他們走上街頭,要求政府給他們一個交代。當時的新聞還炒得沸沸揚揚。在民眾及輿論的壓力之下,政府就給每位鄉民一張通行證,讓他們能自由來往坪林交流道,但又傳出有人使用假通行證試圖蒙混過關的事情……


   在雪山隧道通車後的今天,我們再也不必準備通行證了,而之前那些的風風雨雨,現在看來只不過是一場空罷了。




16.坪林交流道14k(上面仍留有早期出口標誌的模樣)


   經過了十多公里的行駛,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雪山隧道


   雪山隧道主要有三座:兩座東行線及西行線,另一座為導坑,再加上人行聯絡隧道及車行聯絡道,總共有58組的隧道。全長12.9公里,是亞洲第二長的隧道。由於隧道行經極度惡劣的地質環境,如:斷層、湧泉等。導致施工過程非常艱鉅,在大英百科全書中可找到其描述(名稱是以尚未更名前的坪林隧道登記)


   早期雪山隧道的原名為坪林隧道,但由於隧道有經過宜蘭縣頭城鎮,這又使得頭城鎮民認為不公平,最後是由當時的陳水扁總統以經過的雪山山脈為其命名。


   雪山隧道從1991年開工,20066月完工,中間15年的施工過程,不知犧牲多少人的汗血才完成,也因為25位工程人員性命的犧牲,他們的大名才被刻上石碇紀念碑,只是不知經過的人是否存著感恩之心呢?




17.坪林交流道過後,緊接著就是雪山隧道入口


   頭一次造訪雪山隧道,由於當時速限只有70,整整花了二十分鐘才出隧道,在進隧道之前如果正好聽著警廣的廣播,你會發現進隧道後,廣播突然變成與雪山隧道相關的內容,可見此隧道的重要性。


   這回再度拜訪,廣播不再變成上一次那樣,只是由聽來很誠懇的小姐廣播個幾分鐘就切回原廣播,筆者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




18.隧道內的景觀


   為了在隧道內的駕駛不至於精神渙散,設計者將一幅幅的圖畫繪於隧道左側的牆壁,只是每幅畫之間相隔一公里,開起來雖不至於想睡,但也聊勝於無,筆者的建議是每隔500公尺就設一幅,至少會改善一點。




19.隧道內的圖畫(拍攝方向:南下)


   除此之外,在牆壁右方又設了1234……的燈,筆者以為這應是在預告離隧道出口還有多少公里。除了上述的設施,其中還設置避車彎,人行聯絡隧道的出入口等。




20.牆上的隧道出口預告(拍攝方向:北上)


點我繼續閱讀下篇


 


 


 


6 則留言 :

  1. 國五為什麼不像國二一樣拓寬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因國五所經之處皆為丘陵多山地形,且隧道多,如要拓寬得先克服以上的困難,不僅要花好幾年時間外,還得開一筆巨大之預算,在目前財務困難的情形下尚無法進行拓寬

      刪除
  2. 國道三甲要接國道五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您的意思是希望國道三甲接國五吧,不過以目前的狀況來看是沒有迫切性的需求的

      刪除
  3. 沒有走過雪隧~只有走過台二線上次進香團走基隆端出瑞芳比較快 ~ 不過雪隧去宜蘭兩個小時,來來回回四個小時 比較划算
    九彎十八那個不太安全 內行 上次有人開車死了 不過非常的陰森森的不舒服 運氣差的直接被當成替死鬼
    七月快過去了 平安就是福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國道五號雪隧須視情況而定,非假日的時段往往40分鐘~1小時內便能到達宜蘭,並不需要到2小時之多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