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激盪、冰冷與思考

已經搬家將近一個月了,但沒有時間發新文章
所以就來說說最近的心語吧~
首先很多人從痞客邦那邊已經知道我的做法,但不了解原因
然而告別痞客邦、把公路邦打入冷宮,並非本意




痞客邦是第一個讓我可以盡情發揮寫作能力、PO圖分享的好地方
也讓讀者們的想法與我的想法相互交流、激盪
如此盛景,卻因為痞客邦的做法愈來愈蠻橫,愈來愈走向專制
原本自己沒有很在意這一塊,但是發覺到不對勁之時,痞客邦已經變成自我感覺良好、無視部落客的意見
因此,這成為我想搬家的第一個原因

冷落公路邦,則是人事的問題
但我只針對其中一人,因為他頑固的言行、道歉卻不認錯的態度,讓我下定決心與他斷絕2年的交情
反正我和他也只是網友的關係而已

而他還是邦友兼板主,只要有他在的一天,我是不會和他說上任何一句話!

因此,我決定淡出公路邦,當時是抱著「反正沒有我,你們一樣可以經營得很好,少我一個會有差嗎?」的想法去做的
不過從去年八月至今,公路邦不論是人氣、還是風格,都有不小的變化,而且還是負面性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可以這麼說:
公路邦已經陷入另一種制式之中,還嗅到一種公務員心態的味道
這樣的情況是好是壞?

雖說淡出,但我還是暗中觀察公路邦的變化
當然,每個邦友都會自身的時間與行程,因為身分的不同,所以上邦的頻率也不同
只是為什麼會這樣,我的想法是:它少了當初的親切,多了陌生的冰冷,不同領域互不往來
談鄉道的人對國道、省道沒啥感情
同地區的人相談熱絡,但對不同地區呢?就又是另一種態度
大多數邦友只注重猜圖,但其他討論區卻僅有少許邦友關心,甚至落得門可羅雀的狀態
還有多少人會去PO公路美景照片?
還有人記得公路八景最後一個主題:高快速公路系列還沒舉辦嗎?
問題文章依舊沒有減少,還有日益增多的趨勢
鄉道誌很多人發文,但是國道誌卻少得可憐
有一段時間,版上幾乎都是鄉道的文章,不禁以為自己來到的是「鄉道邦」

寫這麼多,只是覺得自己仍然在意公路邦,曾想過徹底退出
事實上,為了一個頑固的人而退出公路邦,其實是不理智的

但是,誰又能做出多少理智的行動?
人是有感情的,會有感情就是會感情用事,這是必然的
像有人在邦民廣場情緒激動,甚至讓版主出面規範,就是一個例子
只是,當初非常熱血的在版上討論,最後卻變成與公路邦斷絕關係的冷血動物
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我認為版主是該檢討了

後來沒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自身信仰告訴我:千萬不要對人不對事
跟人去做只會讓自己沒有主見,看不清做事的意義
而且,這也不是當初來邦上的初衷
如果退出,那當初所做的努力要怎麼交代?而且還是為了一個素未謀面的人!

信念與情緒的交互思考,這一想半年就過去了

半年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卻做出這樣的選擇,現在看來覺得很傻很天真
後悔藥我沒有吃,因為這正是檢視我自己言行的好機會
如果有網友在Follow PTT的話,可以發現我在PTT上的發言變多了
而且變得尖銳、酸溜溜、火藥味十足、毫無手下留情之言
那是身上的正義感,在肆無忌憚的發作
因此我才知道,原來面對一個人犯下的錯誤,我是毫無包容心的,更別說是寬恕了
現在我開始調整自己的態度,因為不原諒別人的過錯,也是自己的錯
只有懂得放下執著,寬恕別人,才能讓自己好過

現在,我已經對過去的種種不再眷戀,雖然美好卻也是包袱
然而該承諾的,會繼續在這裡實踐
公路紀錄文暫定在發完青山路後,發布過去的舊聞,則小說暫定發表在痞客舊站
此系列亦會不定期更新
而公路邦呢?因為今年學校報告的緣故,我只會在邦上發言討論,但不會貼圖或發表猜圖
所以擔心我退出的邦友可以放心了
給自己的話:
灰暗終會過去,迎接的是另一個新的明天!

8 則留言 :

  1. 打得好貼切
    邦上問題我也有發覺,但是自己其實也不愛貼圖,猜一猜似乎真的比較習慣。不過今年1月,我曾經把公路邦改善計畫上傳給蛋頭,讓他們板主群討論。

    不過冰魚大因為真的很忙,所以決定辭去板主,導致改選(本次板主改選便是這樣而來)。現在PF大上任,也已經邀請我協助改版,因為"始作俑者"就是我。到時候可能會在改版期間擔任"臨時副版"。

    至於"鄉道邦"這個我也不得不認同。誰叫我主要也是記錄鄉道的,不過本人偶爾也會有省縣道的文章。根據之前以安迪大討論結果,省縣道對我們來說比較沒有那種記錄的感覺,導致大家忽略這塊。這個當然比較屬於個人區塊,所以看個人接受程度為何了。如果問我?我想應該有機會也要記錄些高快速公路,比較廣為大眾熟知。

    這次我的建議以討論區的改制為主,剛好遇到痞客邦不友善的"100G"相簿,雖然缺點不少,至少對於貼圖這一區塊的文章發表意願應該會提升。對於四種公路的討論版面也會有些許改變。至於問題文章在1月提出的建議中也有提到,未來本人是傾向建立一個處理程序,當然這還要討論

    等上述的討論區改造完,應該會著手一些內容的改善,這段時間有想到意見麻煩多多指教。

    另外4/23板主會來參加沒有人報名的"私人版聚"(哭哭),到時就會討論一些東西。如果有空也歡迎參與^^

    回覆刪除
  2. 發現Blogger的垃圾留言的標準太過嚴苛,如果沒看到你的留言,請勿驚慌,我會定期檢查並解除隱藏留言。
    謝謝你提供的情報,這段時間辛苦你了,只要有心,未來的公路邦可以超越現今的公路邦,邁向完善的境界。

    既然要擔下此重任,那麼我建議可以和pfry板主多多討論,他是運輸科系出身,可以從他獲得得來不易的資訊,而且也可以多學習管理社群網站的技巧。

    至於你的發文方向,我建議量力而為,可別為了發文而荒廢更重要的事,唯一的建議是:你寫的文章中,可以的話再多寫些關於這條公路的心得或經驗

    私人版聚也辛苦你的籌劃,只可惜筆者那天碰巧有事,不能成行,屆時的討論紀錄就要麻煩你費心了。

    P.S.不知道是否因為這篇文章的關係,公路邦開始進行公路八景高快速公路篇的籌備了,而討論也漸熱絡起來,我的不告而別讓你們困擾真是抱歉,未來我會好好調整心態,繼續邁步下去!

    回覆刪除
  3. 關於「鄉道邦」這個東西,我想每個人關心的層面不一樣,有人關心鄉道、有人關心高、快速道路,青菜蘿菠各有所好,我想這是好事,畢竟這些都算是公路的一環,往正面一點的方向想,就是因為有不同邦友各司其職,才能拼湊起公路邦完整的面貌。

    所以意思就是,高快速道路,要靠c大你啦!!(還沒有汽車的人留)

    回覆刪除
  4. 我是認為不可喧賓奪主,公路邦本來可以討論各種層面,但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情況,大家都一窩蜂地討論鄉道,而高快速公路甚至省道、縣道反而都被冷落,還有里程碑也是在當時頗熱門的。
    不是要反對這樣的討論,畢竟里程碑和鄉道確實是鮮為人知,可是我觀察到的結果是:有些人似乎是走火入魔,反而怪起那些不常使用和討論鄉道或里程碑的人來了
    公路邦不是和大眾劃清界線,如要劃清界線,運研所或大學運輸科系豈不是更好的討論場所?
    我今天來邦上不是聽你在講哪些鄉道的牌子插錯或沒插,里程碑的地點如何如何...重點是,為何沒有人想說要怎麼把鄉道和里程碑加以推廣?以及討論它的意義何在?如果只是以很珍貴的理由回應,這恐怕是無法說服其他不懂這些的大眾的

    沒有汽車未必不能紀綠高快速公路啊,一些邦友和我都沒有汽車,但也能拍攝高快速公路,原因為何?我想你應該知曉
    所以高快速公路的紀錄不是只靠我一個就夠了,還要多鼓勵邦友紀錄,畢竟在這高油價的時代,每一公升的汽油都是非常珍貴,能紀錄多少就紀錄多少,這是我現在秉持的想法。

    回覆刪除
  5. 其實不只是高快速公路,長省道的記錄也很少
    公路中最具代表性的台1線,只有一座大度溪橋有記錄文,其餘從缺= =
    同樣身為公路的專用公路邊緣化的更嚴重
    我想鄉道會被熱烈的討論跟它在路線上的疑點有很大的關係,有時光是要了解一條鄉道的路線就足夠爭論很久,於是插牌、里程碑等問題都一一被搬出來談...
    不過論公路記錄方面,國省縣道具備較充足的景觀、實用性及歷史記憶,長度也普遍較長,品質較容易提升;相較之下,鄉道通常較短,雖然在掌握路線後較易記錄,且光是通常具有較高的景觀相似性這點就足以讓鄉道記錄文的質與量難以提升,反而更不易親近平民。
    另外公路邦在公路法正式修法前就使用市道、區道的稱呼這點我並不苟同,什麼時候的東西就該用什麼時候的稱謂來稱呼,正如不能指著嬰兒說是青少年、指著活人說是死人。

    回覆刪除
  6. 首先要探討的是,我們經常使用哪些交通工具?
    然後再看看邦上的年齡層分布,你就會發現原來很多人都常使用機車或腳踏車,汽車的使用者較少,而且油價的變動也決定使用意願
    至於專用公路部分,也許有些是屬公家機關所有,所以想要親近它便得經過幾道手續,再加上它的流通性低,自然會比鄉道更乏人問津(這是指一般大眾而言)

    對於「正如不能指著嬰兒說是青少年、指著活人說是死人。」的觀念,我覺得不能用此來譬喻這次市道/區道的稱呼,因為你的說法是指不可逆的過程,但公路這一類的稱呼是可逆的,也就是說可以改回來原稱呼,只要再修改為「直轄市可允許如縣道/鄉道的地位存在即可」。
    因為礙於公路法的規定:「直轄市內不能有縣道、鄉道」所採納出來的設施,至少也給了寄陳情書的邦民一個交代,而這也是最省事的方法,無論你怎麼更改縣道、鄉道的稱呼,或擬出與現況完全不同的公路系統,還是會有意見的啊。
    這種眾說紛紜的問題,是永遠解決不了的
    與其煩惱這樣的問題,倒不如思考:我們真的有讓大眾去習慣說出縣道1xx或鄉道桃xx嗎?我常遇到的狀況是:台幾線可以聽得懂,但縣道以下的路完全沒聽過,連運輸學系的學生都不一定能講出來了,更何況是一般大眾
    所以不是只有讓公路邦民熟悉縣道/鄉道,如何善加推廣這兩種公路系統,是現在要研究的課題,畢竟創立公路邦的目的,就是能讓大眾更能清楚公路的基本知識啊。

    回覆刪除
  7. 其實對一個非公路迷的用路人而言,他會在乎的是走哪條是對的,哪條比較快到目的地,哪條比較好走。至於走的路是省道、是縣道、是鄉道都不重要。指鄉道為縣道,既不違法,也不會影響到生活。
    與其不斷朝這方面努力,倒不如讓社會大眾了解到公路美麗或有趣的一面,讓公路在一般民眾的影響中不會只是一條路,不會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
    而且對公路稱呼正確的名詞、用語在讓一般民眾了解的過程中有相當的必要性。要是同一條路有人稱之縣道、有人稱之市道,該何所適從?縣道稱呼該是XXX線、XXX號、縣XXX還是台XXX線?(XXX線才是公總正式稱呼)且公路邦也該有我之前外網誌側欄中貼上的名詞解釋(很高興c大也這樣做),否則公路邦將永遠這麼小眾。
    其實公路八景(就理念而言)是個不錯的開始,若是能有較高的曝光度對大眾公路旅行的推動相信有正面的幫助。

    回覆刪除
  8. 前段的說法,是指如何讓大眾認識到不同面貌的公路
    這理念已經存在於公路邦的公路主題/公路之美攝影貼圖區之中
    不過依現今大家都傾向於猜圖的趨勢,這一區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就看版主如何拿捏了

    其稱呼將是五都升格後日後的問題之一,而公路總局似乎並未釋出關於稱呼的新聞稿,這點是有些詭異,你既然規定好公路定位,總該把稱呼統一起來
    否則你說你的縣xxx號,我說我的市xxx號,明明是同一條卻易被誤會成不同條,這個案例恐怕還會在我們身邊上演

    至於名詞解釋部分,其實你可以在邦民廣場提出建議

    公路八景是有一定的推廣效果,但如何曝光到連大眾或媒體都知道的地步,或許才是我們得努力的方向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