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連接未來與過去-台61線林口高架橋側寫

台61北部路段的八里-林口,在所有路段中是最晚興建的一段
當然,越晚興建的路段,其給予的規格、設施也是最先進的
然而當我們行駛至林口發電廠,發現最先進的規格似乎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彎繞的橋梁,而後又是兩處平交路口
難道台61被降格了嗎?

別懷疑,因為您已經來到台61北部路段中,最先興建的橋樑-林口高架橋

P1250801



在先前的文章中,筆者曾提過林口高架橋的存在
由於篇幅限制,對此並未著墨太多,在當時僅輕描淡寫過去
此次利用天氣、陽光照射角度、氣溫,並詢問Explore the uncharted的作者Hudson過後
並在時空條件允許下,將探訪林口高架橋下方景觀拍攝及週邊的風景的任務分為兩次成行

map

簡單說明拍攝林口高架橋的原由後,接著筆者就帶各位直接來看本篇的主角

P1250800
▲台61線20K、台15線20K,林口高架橋的起點(順樁) 01

北部濱海的海岸線,原本只有台15線從中劃過
現在台61線加入之後,只有四線道公路的規格一舉躍升為快速公路+側車道
且台61不時爬上爬下的作風,剛好為此段提供不錯的視野
也難怪冰魚會對讚嘆不已
筆者雖只有在側車道,也就是台15線取景,卻也因附近的景色感同深受

P1250787
▲在林口高架橋附近的側車道取景,偶爾也會捕捉到美好的畫面(逆樁) 02


P1250788
▲意外的是,這附近還可見牛群 03


P1250775
▲亦可見羊群等其他動物 04


來到林投厝附近,景色換成具有濃重工業色彩的林口發電廠、和經過的林口高架橋
美好的風景一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壓迫感較重的水泥意象,和旁邊一處處讓宣揚環保意念的人皺起眉頭的油槽、工程車、燃煤機等相關設施
這裡便是發電廠的廠區,台61從中穿梭而過,台15則是縮到高架橋的下方

P1250805
▲跨過林口溪出海口 台61公路爬升為高架橋,台15則是下降,準備進入台61的橋下(順樁) 05


不知為何,台61線總是與工業區特別有緣,北部的林口發電廠便是遇到的第一座
而這發電廠,其出生的年代比台61還早,不僅供應北部地區的發電,同時也是維繫台鐵林口線的命脈
可惜的是,受到公路的衝擊,此鐵路目前已停駛,只留下空蕩蕩的車站與鐵軌
慶幸的是,筆者同好有留下當年的紀錄,對此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前往側邊的連結一探

把重點回到主角身上吧!林口高架橋興建的年代已不可考
只能從一份過往的文件得知它是在民國86年(1997年)完工
內文還提到,它是「單墩長跨徑I型熱浸鍍鋅鋼橋」
看起來好像很專業很難懂,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座和國道三號中和交流道差不多的橋樑
支撐路面的橋柱只有一座,橋墩則是採用和帽梁形狀相同但方向相反的I字型
至於熱浸鍍鋅綱橋則是指它的鋼構及螺栓用上了一種防蝕技術
可參考下圖的示範:

P1250808
▲這張圖可對照上述中,帽梁(V字形水泥部分)、橋柱(連接帽梁與橋墩的直立柱)兩項部份 06


我們看不到鋼構、螺栓,也看不到藏在地基下的橋墩
但可藉由上圖印證此橋的設計大致吻合

另外,還可以從橋下往上看出此橋使用了10支預力梁

P1250759
▲支撐整座橋面(即高架橋主體,上方結構)的預力梁,共計10座 07



林口高架橋橋墩共計25座,橋面全寬22.6公尺,總長1065公尺
至於高度部分,相關文件並未列出,但我們可以從以下照片推知,其高度約為6~8公尺不等,和汐五高架三重段差不多高
(汐五高架三重段是蓋在平面段邊坡,故省略邊坡高度不計)

這樣的設計規格,在台灣眾多橋梁中,並不足為奇
但像它這樣設計的橋梁,除了同是台61的台中港路段、汐五高架、國道三號中和交流道,以及其他普通跨河流的橋之外
現在已甚少採用,新建的橋梁不是用長跨徑、斜張或斜撐,就是象徵在地特色的脊背橋或景觀橋
這也突顯出隨著時空背景變化,橋梁的外觀及設計也因應調整

P1250755
▲圖中小車TIERRA正好可做為林口高架橋的比例尺(逆樁) 08


P1250809
▲若不好推估,這一張的福斯T4應可容易推算(順樁) 09 


林口高架橋緊依著發電廠區,橋下的台15線側車道不時有大型車進出
再加上都是圍牆,路面亦經常蒙上一層灰,不論是景觀或是視覺感受都是非常不佳的
除此之外,由於高架橋離海岸非常近,在氣候的東北季風吹襲、海水帶來的鹽份,以及發電廠排放的不明氣體
讓橋的結構開始出現銹蝕,這也是上面文件中提到要做防蝕的原因
筆者拍攝當時,發現有若干橋梁正進行工程,不知是否與此有關?

P1250764
▲在拍攝當時,高架橋正進行某項修繕工程,不知是否與防銹有關? 10


然而不論是否有關連,確實台61線的後續維護,比新建還要重要,且是長期性
放眼觀看全部的台61,大部分路段都是高架橋,這種工程相對比路堤還要省興建成本與時間
但也正因如此,它並不如路堤那樣可以抵抗鹽化、風化的侵襲
現正新建工程的高峰期,多數人只關心工程究竟何時完工通車,省下那未知數般的時間與提升速度
橋梁的維護、修繕卻乏人問津,甚至是多數人認為「那是公路總局各工務段的事」
殘酷的是,只要是要維護、修繕,每年七月要報的納稅錢就一定不能少,又怎能認為事不關已?
這不僅僅是公路迷該關心的,國人也應關注之事

嚴肅的話題說完了,接著來帶點輕鬆的
林口高架橋本身固然顏值不高
那麼,換個角度來看它又是如何呢?
筆者在附近找到一處制高點,發現不論是拍攝高架橋,還是眺望遠處的台北港、台61甲,都是非常賞心悅目的
甚至可以欣賞林口的夕陽西下
這地點很好找,只要在逆樁(北上方向),高架橋剛回到平面的地方,旁邊的岔路走上去即可
筆者造訪當時除了遇到正在為林口發電廠改建工程而努力的工人們外,並沒有遇到任何會干擾拍攝的人或動物,敬請放心!


▲拍攝點Google街景

P1250785
▲從制高點往高架橋望去,發現眼前所見與橋下完全截然不同 11


P1250783
▲往另一邊看,還可見遠方的台北港、八里與淡水 12

P1250782
▲台61甲、八里焚化爐等自然也入鏡 13

P1250781
▲下方的台61/台15,其帶來的視角與平面亦有所不同 14


P1250772
▲在水平角度上拍攝的視角(逆樁) 15


在高架橋下方續行,一旁的廠區正逐漸離開視線範圍
取而代之的是若干建築與店家
林口高架橋由於離海岸近,因而吸引不少釣客前往釣魚
根據「有人的地方就有賺錢的機會」概念,小吃店、海鮮等當然就會跟著出現
不少車輛就在路旁停靠或直接停在人行道上
難道橋柱下方沒有像上面示範那樣可停車?
其實是可以的,造訪當時也有看到若干車輛停靠,現場的車輛數也不多
但就是很奇妙的,一定會看到有人會隨意路邊停車

這裡也是台15線與市道(前縣道)106線交會處,市道106起點便在此
由起點出發可以到林口、泰山、新莊、板橋、雙和、木柵、深坑、石碇、平溪,最後到瑞芳為止
長達80多公里的路程,能從西部濱海抵達東北角海岸附近,實屬不易

P1250810
▲高架橋下方的若干店家與路邊停車的車輛,顯示此處有人群活動(順樁) 16


P1250752
▲這裡也是台15與市道106的交叉路口(逆樁) 17
P1250754
▲市道106線起點,由新北市政府養護,筆者位置正是已停駛的桃林鐵路 18


P1250751
▲橋下其實是可以停車的,不知為何數量很少 19

長度僅一公里出頭的高架橋,在跨過市道106後便準備下降,結束這一段的高架路段
等在盡頭的,不是封閉式快速公路,而是兩處平交路口
是的,就是在台61線中,惡名昭彰的平交匝道
新竹-竹南段的台61,由於是平面式快速公路設計,與之橫向相交的巷弄、道路,多為與主線直接相交並輔以號誌控管
筆者推斷當時主事者的本意,是藉由號誌時制進行連鎖,並培養用路人即使面臨平面化,亦能遵守快速公路先下交流道後,再於匝道左轉的邏輯
無奈,台灣的環境,總是默許不必往三尺上頭看駐守公路上方的號誌,便可橫衝直撞
左轉也沒有落實,部分駕駛人於主線與道路相交處逕行迴轉或左轉,根本無視「快車道禁止左右轉」之規定
也因此常傳出事故甚至是A1等級(有人死亡)的標準

在後續建設計畫中,平交匝道不再是設計的優先選項
彰濱段、大安大甲段這兩處原本有多數平交路口的兩段,也早就實施立體化
新竹竹南段則是排入後續計畫完成後,最後立體化的部分
由以上敘述可證明,平面式快速公路根本不適合台灣(的駕駛習慣)
只有封閉式或高架橋、路堤才是唯一出路

在前面開頭提及的文章中,曾有言兩處平交路口,其中一處並無運作
現況是此處平交路口,僅實施閃光黃燈,就是俗稱的閃黃燈
現場也沒有任何一條橫向道路與之交叉,如此怪誕不禁讓人懷疑:「這路口當初為什麼要設立於此?」

P1250812
▲林口高架橋即將下降,遠方為平交路口之一(順樁) 20


P1250813
▲在路口前有一處指示標誌,上欄僅上書台15線往大園,下欄則是完全一片綠色的底色,沒有內容 (順樁) 21


另外,林口高架橋全段限速70公里,這並未符合快速公路的標準
在公路設計標準中,林口高架橋既沒有在山嶺區,也沒有在都市計畫區,依二級路規範應給予80公里
在此之前,有同好針對此疑慮向公總提問,得到的答覆是:「涉及原始公路設計速率,及為了行車安全,因而設置70公里限速」
依筆者之見,林口高架橋線形並沒有超高過低疑慮,橋寬也沒有台中港段狹窄,相關設施亦算堪用
排除掉上述原因後,筆者推測是為了那兩處平交路口
閃黃燈的路口緊接於下橋處,後面還有處正常運作中的平交,恐怕官方所言的「為了安全」就是指這個吧

P1250748
▲從此路口開始,北上方向限速降為70,並在第15張照片附近設有測速照相(逆樁) 22


P1250816
▲由路口望去,現場並未發現任何一條與之相交的橫向道路(順樁) 23

P1250747
▲拉長焦距,更可突顯林口高架橋距閃黃燈平交路口不到500公尺(逆樁) 24

隨著離開林口高架橋,林口發電廠的樣貌更顯清楚
多年以前,電廠曾經存在過一處紅色支柱,那是象徵林口發電廠的地標,也是多數人照片中的主角之一
近年來,為了因應原有機組汰換,此柱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水泥製的支柱
照片中的主角消失了,不知多少人會因此找不到林口發電廠?

P1250749
▲林口發電廠知名地標-紅色支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柱 (逆樁)25

P1250750
▲高架橋上聳立著「林口高架橋」及「大型車靠右」的標誌 (逆樁)26 
通過第一處閃光黃燈的平交路口後,緊接著便是另一處平交路口
這路口號誌正常運作,且與之相交的道路通往高爾夫球場
說到這裡,或許有讀者會開始推測設置此平交路口的背後,是否與上述的後者有所關聯了
而詢問過的回覆中,確實是有這個傳言

姑且不論真實性為何,在全為封閉式設計北部路段中(新竹-竹南段除外)
安插這兩處平交路口,就像以前南部路段中安插一處平交路口的台西交流道一樣
為這附近的交通安全,投下一個紅色警告
現在,台西交流道早已立體化並無縫連接台78與台17,遠端的國一與國三

難道這兩個平交路口不跟著後續計畫一起立體化嗎?
遺憾的是,目前筆者尚未接獲官方有意將此立體化的計畫
雖然也有人提出相同的反映,似乎也沒得到回應
彷彿是刻意安排好似的

筆者以為,縱使不立體化,也該直接將閃黃燈路口封閉
另一處比照辦理,橫向道路立體化為高架橋跨越台61主線,亦可解決此問題

P1250818
▲來到另一處路口,此路口正常運作中(順樁) 27
P1250820
▲此路口之橫向道路通往高爾夫球場(順樁) 28


P1250821
▲由照片中車輛,示範了平面式快速公路不適合用於台灣駕駛習慣(順樁) 29


此兩處平交路口的出現,是伴隨著林口高架橋的完工的
據筆者兒時印象,來到22k時,原先的四線道變為台61典型的平面式快速公路,而後是高架橋
下橋之後又變為原樣
這也許是官方打算先在這裡蓋一小段台61線,待之後有經費再來把台61的北部路段補足
果不其然,之後的八里林口段、海湖-大園段以至觀音,將這一小段衍接起來
Google提供的過去衛星圖像亦印證筆者的推測

台61線2002.6.26-2
▲2002年由Google拍攝的衛星影像,證明林口高架橋除了主體外,確實亦有興建兩處平交路口
台61線2002.6.26
▲放大來看22k附近,此處正好由原本的四線道擴展為台61典型的平面快速公路

八里林口段是2009年完工、海湖-大園段則是2004年,這兩段都比1997年完工的林口高架橋年輕許多
在時間上,林口段代表「過去」,前後兩段則是代表「未來」
林口高架橋,意謂著將「過去」與「未來」連接起來,訴說著它就是「現在」
不同時間軸下,不同年代的設計,正表現出它的多采多姿,與其相關的優缺點

筆者原本打算,將林口高架橋寫到這裡為止
直到最近,看到之前冰魚提到高架橋附近的交流道名稱亂象,自己也發現不少該改善的地方
因此也將週遭的交流道配置紀錄下來,就當作是這篇的後續吧

方才提過,林口高架橋除了主體外,亦含括了兩處平交路口
事實上,這一段都在一處交流道的區間中

這一處交流道,起初並無名稱,而後冰魚的網誌中暫稱其為「林口交流道」

在此之前,有部落格文章提及林口高架橋
內文中並表示:台61線與台15線常讓他搞不清楚哪條是哪條
其實原因很簡單,在當時還沒有交流道的概念,台61從台15岔出的標誌是採用傳統的分離式指標,以下連結可以看出端倪:
http://forestlife.info/Photo/365/10.jpg
筆者推測,設計者的用意是希望將車種分流,畢竟機慢車是不能上林口高架橋的
不過不知何因,此分離式指標之後將台61部份的箭頭改為直行,台15下方那欄直接遮蓋
意即台61走中間的主線,台15走側車道,通車起點的標誌直接拆除如下圖所示:

▲2010年5月經過此地時,此分離式指標的內容如上述
更改行車方向後,不知用路人是否因此得以辨別?還是更形混亂?沒人知曉

現在已將此標誌拆除,原先出口鼻端亦北移至現今位置
當然也用上快速公路規格的出口標誌,說明這座交流道為林口交流道


(2016/11/2更新)該面分離式指標在林口交流道設立後,至2012年的Google街景圖中仍存在
而相關的出口標誌則早已設置,與前述的分離式指標同時並立
只差沒有那一小面的黃色標誌告訴用路人,交流道的名稱為何

▲2010年5月所攝之不知名交流道出口標誌(順樁)

再經過數年,分離式指標拆除,原出口標誌則增設一面黃色標誌,宣示這一座交流道正式名稱為「林口」

P1250797-1
▲部落格當年的紀錄位置,現今已拆除分離式指標並以分隔島區隔快速公路與側車道(順樁) 30



P1250796
▲現今已加上「林口」交流道名稱的出口標誌(順樁) 31


林口交流道一邊的出入口已經於上述敘明了,那另一邊呢?
這一邊,也就是南側的出入口,位於22k平交路口附近
然而這附近,又出現另一座交流道的出入口,不偏不倚的插在林口交流道的區間
形成一座交流道中又有另一座交流道的怪異現象
那麼,這座交流道的名稱又是什麼?

在冰魚當年的文章中,此處與林口交流道一樣沒有掛上交流道名稱
僅從單面的出口標誌得知內容為23 出口
這種只有以前高速公路才會出現的格式,在現行法規中是不行的
原本筆者想在紀綠之後直接反映至官方,來到現場後才發現這座交流道已取名
可惜的是,不是冰魚建議的「海湖」,而是「蘆竹」

▲遠方的出口標誌並未掛上黃牌的交流道名稱,與現行法規不符(順樁)

▲只能從這裡得知是23K處(順樁)

P1000018
▲現今已取名為蘆竹交流道(順樁) 32


這幾面出口預告標誌,亦有所調整
原先拆除的預告通車路段改為「竹圍、大園」
桃園機場的指示則改為直行
筆者以為,桃園機場的指示毌需更改
因為下這座交流道,沿台15而行,再接上台4線便可抵達桃園機場的入口
直行的話,還要下大園交流道,經過市道110線擁擠的大園市區段,上大園交流道才得以進入
顯然當局並未考量到兩者距離相差甚大以及當地交通狀況
筆者的表哥,就是因為這面標誌害他多繞路,當時他還是從新北市金山區遠道而來
被誤導的後果,可不是改個路標這麼簡單可以彌補
這是首要改善之處


而出口標誌,在去年不知何因並未設置,至今年才補上

P1250825
▲去年拍攝當時,出口標誌並未掛上(順樁) 33

P1000022-1
▲今年已補上此標誌(順樁) 34


過蘆竹交流道出入口後,才是林口交流道南側的出入口
這邊原本也是只寫23 出口,而後才改為現今的21 林口

P1250737
▲林口交流道南側出口標誌(逆樁) 35


如果讀者還不太能理解筆者的意思,以下這張圖片可以說明其兩座交流道配置
圖形2
▲蘆竹交流道北側(南下出口/北上入口)安插於林口交流道南側(南下入口/北上出口)
其中
第35張照片為林口交流道北上出口;第34張為蘆竹交流道南下出口;第31、15張為林口交流道北側(靠近發電廠)的南下出口/北上入口

這樣的配置,是台61首見,也是台灣首見
把交流道插在另一座交流道的中間的做法,筆者不知其優點為何
只知會讓用路人誤會這是同一座交流道吧
且出入口過近也容易讓用路人不知所措

這便是第二處要改善的,入口標誌未設置的問題
第15張照片中,往台61線的入口標誌顯示此為林口交流道北上入口
然而,南下入口卻沒有設置
同樣的,蘆竹交流道北上入口也沒有設置
但是,在第二處平交路口附近,卻置放著台61的方向指示標誌,其意為要用路人從該處平交路口駛入台61
這分明就是在誤導,且有讓用路人違規進入台61主線的嫌疑


P1000015-3
▲第二處平交路口前面,竟放置台61北上主線由此進的標誌,等於要用路人違規從側車道切入主線(逆樁) 36

P1000016
▲如果你是用路人,你會不會因此覺得,好像可以從這個平交路口直接切進去呢?(逆樁) 37

P1250739-1
▲在上張照片前面,照片紅圈此處才是真正的林口交流道北上入口,附近卻沒有任何入口標誌(逆樁) 38
P1000027
▲圖中小型車行駛方向,即為蘆竹交流道南下入口,附近也沒有任何入口標誌提醒(順樁) 39

P1250741
▲以上種種缺失,可從照片中的電話向相關單位反映 40


有網友認為,南部路段的口湖交流道與此相似
口湖交流道的配置是以A/B出口做為辨識
有了此概念,日後下交流道就知道要從A下比較近還是B
且還有入口標誌提醒
這麼一來不會有「我才剛下交流道,怎麼又要上去快速公路」的詭異現象

指出兩種缺失之後,最後再來看台15線23k
這裡原本有座沙灘,當年是可以直接進去進行水上活動,筆者小時候也曾被帶來此地玩水
只是這邊後來被改為遊憩區,且只有特定日期才有開放
但還是有不少人無視警告偷偷溜進去
這也難怪,這地方沒人守著,只有硬體設施阻擋車輛,又沒有人巡視
會有台灣人的破窗效應在所難免
筆者以為,這地方應重新規劃,不管是回歸原有的功能,或是公園、觀景台都比現狀好

P1000026
▲台15線23k,照片右手邊即是蘆竹濱海遊憩區 41

順帶一提,41張照片中,路面有上個停止線
這是為遊憩區而設,也是當年有個平交路口的證明
換句話說,台61林口段其實是有三處平交路口的
23k這一座,隨著沙灘改為遊憩區,不僅封閉此路口,連號誌都拆得一乾二淨
當年在沙灘多人同樂的盛況已不復見
只餘下排排站的風力發電機,以及遠方不時出現的船隻供人眺望

▲2010年5月,此路口已封閉,但還留有號誌及門架

圖
▲此示意圖可說明兩座交流道與原平交路口的關係
old
▲當年(2002年)的平交路口狀況

排排站的風力發電機
▲排排站的風力發電機,是台61線給人的典型印象 42

P1000021
▲從台61線側車道(台15)眺望,可見遠方海上的船隻 43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